我消失的两年半——躺平

从上一篇文章发布到现在,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。这期间微信公众号后台偶尔会收到读者的消息,问我是不是又失踪了。甚至有人猜测是不是被征调去从事什么秘密工作了。

实际上,这两年半的消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。只因为全职上班,供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数据中心,工作还算稳定(起码帮我避过了难熬的疫情时期,目前正平稳渡过萧条的后疫情时期),于是便近乎躺平了。

1. 为什么选择躺平?

《韩非子·喻老》中说,夫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

时间倒回2022年初,大环境上,受疫情影响,核酸检测逐渐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主线任务,各行各业疲势渐显,互联网行业更是越来越卷,朝九晚十大小周成为标配;个人来说,我刚刚结束了一段不成功的创业,折腾得身心俱疲但却毫无成效。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因素都表明,继续折腾还不如不折腾,躺平成为了一个合理的选择。

其次在更新数据分析文章方面,我陷入了一个觉得此事没什么意义的阶段。一是没有找到提升的方向,在技术上没有什么突破和挑战,本来是从爱好出发的一件事,突然变成了重复式的完成任务,乏味感日渐强烈;二是热点意味着流量和阅读量,不追热点意味着无人问津,但很多时候热点的内容是很无聊的,这种模式也曾一度让我感到很厌倦;三是大量的抄袭让像我一样的小写作者日渐心寒,实在是不想一边写作一边还要跟抄袭者battle,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。于是乎,停更也成为了一个合理的选择。

2. 躺平总结

总的来说,躺平是比较舒服的。

做一个普通的打工人,做五休二,朝九晚六,中间还有两小时的午休时间,夫复何求。

在下午六点准时踏出办公室的门,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,喝汤、看剧、运动,没有各种工作群消息打扰;周末到处走走逛逛,跑跑步、钓钓鱼,偶尔也打打游戏,生活好像又恢复了些许生机。

就像刘禹锡所说,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忽然间,生物岛的夕阳和黄埔大道旁的花,对于我来说都有了意义。

在阅读方面,读了一些之前每次都只开了个头但没有时间坚持下去的大部头书籍,例如《明朝那些事儿》、《三体》、《天龙八部》、《娜塔莎之舞:俄罗斯文化史》、《毛泽东传》等,目前正在读《Harry Potter》和《古文观止》。

在学习方面,并没有新学习太多的技术知识,主要是研究了Kafka和Docker,反倒是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了PostgreSQL和Greempplum,并且被迫学习了很多产品设计、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。

在输出方面,乏善可陈。想写一本面向职场人的数据分析书籍,写了前几章,搁置。在小红书上开了一个“数据分析”系列的分享,输出了几期,搁置。目前在写机工社的Python数据分析书籍,进度缓慢,主打一个佛性。

在工作方面,倒是在数据中心做了几个大型的项目。

3. 后续计划

或许是天生的不安分基因,或许是心里潜伏的危机感,或许单纯是躺平生活出现了乏味感,躺平并没有给我带来心理上完全的放松。经过了这两年半的几乎躺平生活,我悟出一个道理:一直躺平的人生也是无聊的,还是经常性地做做仰卧起坐,比较健康。所以,俺老孙又回来了。

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。继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,巴黎奥运会都过去了;梅西终于在卡塔尔捧起了大力神杯;国内房价从顶峰逐渐下探,盛极一时的恒大都垮台了;甚至蔡徐坤都由新人变成了老艺术家。与此同时,大模型甚嚣尘上,各种大模型的应用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头;新能源汽车在原先的燃油车市场中攻城掠地,市场占有率快速上升;学历内卷越来越严重,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貌似更难了······这些变化比起两年半前来说,无疑多了很多可以通过数据进行探讨的话题。

《韩非子·喻老》中还说,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。既然已决定经常性地做做仰卧起坐,后续计划通过数据分析的角度,继续分享我的视角和观察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同时,也希望借此可以认识到更多的人,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。